本文在深入研究、对比赣榆区与杭州市之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差距的基础上,总结赣榆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提出推动赣榆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。
赣榆区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
虽然赣榆区近年来着力培育壮大数字产业,加快推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,全面深化数字化治理,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是与全国数字经济领跑者杭州市的差距还是相当大,赣榆区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不足杭州市的千分之二,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约占杭州市的千分之三点三。综合来看,赣榆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:
1. 数字经济规模依然弱小,重大项目有效支撑不足。经初步核算,赣榆区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10%,低于全市平均3.9%。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.89%,占GDP比重同比增长89.43%。数字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体量较小,产业结构不完善,还需进一步优化,发展新动能仍然不足。
2. 数字技术和人才支撑不足。赣榆区地处苏北,数字经济的发展与苏南地区相比存在着鸿沟现象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具备明显的地理和产业优势,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等领域处于“起步”阶段。又因为回报周期较长,很少有企业和机构从事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研究,导致研发投入不足,产学研合作创新较少。不仅缺少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、复合型人才,还缺少了解并熟悉数字经济发展的培训讲师,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。
3.实体经济发展向数字化转型较缓慢。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,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其面临的严峻问题,而要把大量资金、技术、基础设施等投入数字化应用过程中,并且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回报,大大打击了中小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。数字化转型主体不足,资源投资不足,导致整体信息技术应用不足,无法与苏南、苏中其他县域相比,甚至在智能化设备、电子商务应用等领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。从整体上看,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缓慢影响了行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,不利于企业间交换数据、协同发展。
4.数字应用不深、不广依然突出。有的部门在筹备建设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过程中,存在机器、数据堆积现象,由于没有精确地从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出发,购买了一系列机器设备,很多设备都成了摆设,利用率较低,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。在数据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,存储了大量数据,但是不能及时分析并应用,有的部门需要这些信息却无从获得,部门与部门之间资源整合不够。信息化项目应用不理想的现象同样存在,尽管有的部门建立了相关信息化项目,但是并不能真正运用起来,例如,有一些可以在网上申报、跟进、办理的事项仍然存在需要线下审批的现象,“互联网+政务”应用有待进一步完善。
推动赣榆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
围绕新时代数字赣榆建设,以“数字经济强区”建设为引领,强化数据赋能,夯实数字设施,着力培育壮大数字产业,加快推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,全面深化数字化治理,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加快构建数字化融合发展生态,着力打造“一带一路”数字经济节点城市、数字技术创新城市、长三角数字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,加快实现在新时代的“后发先至”。
1.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。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,加快重点区域和场景5G连片优质覆盖,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。加快打造“双千兆城市”,推进重点乡镇千兆宽带设备部署和千兆端口建设。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与交通、能源、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、同步验收。推动高宽带企业专线接入“企企通”工程实施,构建完善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框架体系。结合工业互联网建设,全面优化数字经济发展业态。利用好工业互联网、消费互联网、跨境电商以及人工智能等平台,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。加强并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,以大企业、重点企业为建设重点,带动帮扶产业链中其他中小企业加入云平台管理,推动全产业链企业共同成长。
2. 壮大数字经济新兴产业。数字经济不仅是赣榆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,而且其与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的结合,能够提供强大的动力源。下一步要聚焦布局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北斗卫星等新兴产业,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,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发展能级提升。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,增强企业技术创新、场景创新和普及推广能力,进一步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平。加快推动蓄电池、光伏组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,积极发展电子商务、电商直播、文创产品等数字创意产业。要充分认识到在新时代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,认识到数字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性和支柱性作用,加快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支持体系,强化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支持,实施财税、金融、社保等结构性支持政策。
3. 加快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培育。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才不仅是技术概念,也是创新重组的人才。既要具备数字经济相关的领导力,又要具备相关的业务能力,还要具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,总之,数字经济领域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、创新型人才。在人才培育过程中,要强化高端数字人才引进,实行顶尖人才“一事一议”,持续举办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”等人才活动,吸引高端人才智力要素加速向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及项目快速集聚。鼓励数字经济领域骨干企业与高校建设联合实验室、假期集训营、实习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载体,推动数字经济职业技能培训,培育一批复合型“数字工匠”和新型卓越工程师。不仅要将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吸引过来、培育起来,更重要的是要完善数字人才服务保障体系,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,保证高端人才能够为本地所用,不会流失到其他地区。因此,要对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给予生活补贴、安居保障、子女入学、配偶就业等政策支持,建立健全“线上+线下”的高层次人才“一站式”服务体系。
4.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产业形态演进的重要力量,为了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下一步要紧扣市场风向,运用智能化装备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,引导企业分类施策,建立“智改数转”专家顾问机制,开展“智改数转”免费诊断服务,支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实施“智改数转”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,加速推进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应用,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,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建设。重点推进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应用项目,摸排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创建需求,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申报工作推行普惠性“上云用数赋智”服务,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和低成本、轻量化、模块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。
5. 提升政务数字化水平。遵循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、党务公开宗旨,将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运用于提升政务数字化水平,运用于深化政务公开,促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使各类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大众能够通过政府服务一体化平台,充分获知相关政策的制定、执行以及受监督情况,进而促进政府相关部门更好地服务群众。按照江苏省政务服务平台旗舰店标准规范要求,升级赣榆政务服务旗舰店,开发“一件事”一次办、老年人专区、企业登记档案查询等功能模块,增加区、镇、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地图服务。配合市政务办做好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升级工作,深入推进“一件事”改革事项集成办理,试点推行公安网办机制改革,加强电子证照归集应用,以“苏服码”为数据共享载体,实现高频“一件事”全流程线上办理。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,开展赣榆大数据建设工作。(作者:赵文洋)
下一篇:提升数字出版产业链韧性的现实困境